2015年3月27日星期五

拖腳使人舉步為艱 電極刺激助行走


香港經濟日報 C09 | 健營坊 | 健營坊 | By 張意宇 2015-03-26
拖腳使人舉步為艱 電極刺激助行走
行一步路表面看似乎輕鬆,提起腳放在地上便可,但其實過程需要腦部、神經及肌肉的控制和協調,而部分腦部受損的病人因神經信息傳遞受阻,引致出現俗稱「拖腳」的足下垂問題,不但影響步姿行動,更可誘發其他病患,令病人更加舉步為艱。

5年前中風的李婆婆,初時左邊身幾乎不能郁動,經過多年的治療和練習,手腳也能作有限活動,但走路時左腳小腿始終乏力,腳掌總是不受控的向下垂,走路時往往要用大腿出力「吊」起小腿,才能提起腳掌,而無法控制的腳尖就在地上拖行。

拖腳可使患者經常拗柴
她說,腳掌拖地的問題不只讓人一看便知她有病患,更重要是此舉令她經常扭傷腳,原因是不受控的腳掌往往向內屈,一不小心便容易絆倒及拗傷腳。

足部矯形師李家偉指出,一般人很輕鬆便可以提起腳,但有足下垂的患者,走路時不能控制脛前肌收縮及提起足部,於是拖一隻腳來走路。這是中風、腦部及脊椎受創等常見的後遺症,原因是腦部的信息無法傳達到肌肉,「肌肉唔識得收縮」,於是引致足下垂。

正常情況下,人在走路時腦部會發出信息,經脊椎的中樞神經到達腿部的周邊神經,然後再傳到腓總神經,藉以指揮脛前肌、即小腿外側的肌肉收縮,以便提起小腿和腳掌。

提不起腳 行得辛苦
李家偉稱,拖腳行路會令患者「行得好辛苦,好用力先行到幾步」,並且可以引起很多問題,除了增加扭傷和絆倒的風險外,長期拖腳步行更可能導致膝伸展肌過度活動,或者腿肌力不平衡,加速膝、等關節的磨損。

他解釋,足下垂的病人為了遷就患肢成功行出一步,往往會有一些「代償」行為,例如踮起健康的一隻腳以便拉起患肢,有些則會用上半身的腰盤力量把患肢拋前而行,結果令其他部位勞損受傷。

另方面,由於拖腳令患者走路時更為辛苦和疲累,部分人的步行意慾因此而減弱,變得「唔願郁」,甚至出現「唔想行,留返屋企就算」的消極行為。

刺激神經幫助肌肉收縮
治療拖腳多使用腳托,幫助維持腳掌呈 90 度狀態,避免腳掌向下垂落。而較新式的方法就是使用功能性電刺激儀器,利用電極直接刺激腓總神經,令腓前肌收縮將腳掌提起。

李家偉表示,只要把儀器放在適當的位置,便可幫助患者較自然地行路,而儀器會計算小腿擺動的角度,「提起時俾電,落地就停電,唔會一直電住」;同時,患肢的腳掌全呈少許外八字腳,減低向內拗而產生的絆倒及扭傷問題。

他說,經驗顯示很多病人使用儀器後「行得好、穩」,即使是一些中風多年的病人也能在新技術協助下改善拖腳的問題,但若病人對電極刺激無反應,又或肌力太差或皮膚太敏感無法忍受電極刺激,則可能無法使用新技術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行得好要靠練習
雖然醫療科技不斷發展,但有些事情仍要靠自己的努力。李家偉指出,因病患或受傷而引致足下垂,不能單靠治療師或儀器的協助,更重要是盡量多練習多走路,鍛 練神經傳遞和肌肉力量。他說,「70、20、10」的原則下,醫生或治療師的訓練只佔 10 分,70 分是要靠病人自己的努力練習,20 分是其他如家人的支持等等,才能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,若病人只靠上堂或利用儀器協助,成效都會十分有限。

他又稱,除了練習走路之外,部分病人可能會因為小腿筋肌過於繃緊而影響步行,這時便需要做一些拉筋的活動,例如躺在床上用毛巾捲住腳掌,幫助放鬆肌腱,有助步姿變得更自然流暢。

http://www.hket.com/eti/article/2fe31863-c4c6-43c4-86f1-3834b0c2f5ab-620620
 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