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

頻密撞擊運動 - 足球


世界杯戰況如火如荼,連高官也要在電視上一展球技,當然也吸引一些平日少踢波的波友趁熱鬧再次落場,惟一不小心就可能會導致傷患及勞損問題出現。

足球屬頻密撞擊的運動,即使並非真正賽事,參加者也會因為追波搶球而埋身肉搏,而且過程中需要控球、盤球,又要不斷急停、轉身,用假動作擺脫追蹤,故一向是創傷發生率高的運動之一。

踢足球碰撞多增創傷
阿健個多月前便因為踢波而出事。他平日每星期都會踢一、兩場波,算是有一定的訓練,但這次因為對手太過勇猛,剷波時踢中他的腳掌,結果令腳掌骨骨折,需要送院及做手術治理。

骨科專科醫生林國基指出,踢足球需要大量跳動、轉向,而且動作要快速,「身體協調不到便容易受傷」,尤其是一些平日少訓練、體能又不足的人士,「以為自己仲踢得,結果就出事」,當中以膝關節、腳掌及腳踝為高危受傷部位。

「跳躍截球時的急停或迅速轉身,位於膝關節的前十字韌帶因為身體扭動的角度及拉扯的力度過大,導致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。傷者會感到劇痛,膝關節似有移位感覺。」他續稱,有時前十字韌帶受傷會牽連半月板及其他組織,令傷勢變得複雜棘手。

前十字韌帶受傷是否一定要做韌帶重建手術?林醫生稱,要視乎撕裂的程度及日後需要而定,若病人有需要但不做手術,日常生活仍可應付,但膝關節會變得不穩 定,日後也不能再做踢足球、打籃球等撞擊性運動,並可能因為膝關節容易移位,而增加半月板及軟骨受傷機會,導致關節提早退化。

截球踢到可令瘀腫骨折
至於腳踭則多源於「扭波」、突然急停、被截球時撞擊,或跳躍時落地的失去平衡,足踝向外側絆倒屈曲,嚴重的甚至導致脛骨骨折。另外,林醫生指「大家搶波時,很容易踢到或踩到腳踭、腳掌,力度會很大,足以令腳踝或腳掌瘀腫及骨折」。

除了運動本身的風險外,足球場地也與傷患有關。林醫生指出,場地「啜」腳最容易令膝關節受傷,原因是「啜」腳會出現轉身時「身轉腳不轉」的情況,位於中間的膝關節便會受傷,而夏天太陽照曬會令室外石屎場地變熱,膠底鞋遇熱會變得更「啜」。

不同場地可致不同傷患
「近年也流行的室內足球,節奏明快、刺激,但因為場地比較細,傳波快而空間有限下,自然會有較多的身體碰撞,有時即使球員技術好,也未必有空間讓他閃避, 因此容易撞到或腳蹺腳跌倒。」林醫生又稱,地面硬會令下肢承受較大的撞擊力,所以草地太乾時需要灑水令地面變軟,以減低球員受傷的機會。

他提醒市民,除了受傷外,踢波也可引起阿基氏筋腱炎等勞損問題,假如踢波後有異常及持續的疼痛不適,宜求醫檢查清楚,千萬別勉強落場,以免令自己傷上加傷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預防受傷 熱身、訓練、裝備不能缺
與其他運動一樣,事前有足夠的熱身和適當的訓練,令身體做好準備及掌握技術,有助減低受傷及勞損的機會。除此之外,波友也宜因應場地的特性而選擇適合的球鞋,避免因此而受傷。

究竟穿着俗稱「白飯魚」的膠鞋還是釘鞋踢波較好?骨科專科醫生林國基指出,場地與球鞋要配合才能踢出好波,例如草地及人造草地,穿着釘鞋有助身體起動,普 通膠底鞋就可能會一起步就滑倒;在硬地踢波時,釘鞋就未必有用武之地。而且與其他人配合也很重要,「你穿釘鞋他穿白飯魚,這樣當然他更容易受傷。」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